做! -- 往外做,往內找~ @ = 用心做
24.9.10
每個國度都有藝術家
每個國度都有藝術家的,因為藝術是不分國家,種族,風俗,文化,先進落後,醜陋美麗,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
每個國家的電影都有它的藝術特色,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
為何特別強調這兩個國家呢? 因為他們的死都找不到自己的特色,抄襲把他們變成了半桶水和rojak。。。rojak 不是大馬的特色, 特色是不用找的,不能被分析的,因為自然的他本身就是最純的特色。而特色是會迷倒人的。
說到電影特色,step up 的美國魅力,我的野蠻公主的韓國魅力,笨小孩的新加坡魅力,宮崎峻的日本魅力,感動了我。
22.9.10
做 付出 溝通 改變
所謂做,就是敢敢去改變。講話也是想到就直接講。如果考慮太多,計畫太多,會變障礙,會不真實。但是敢做要敢當,敢錯敢改的人,會突破!不敢做的人會失去悔改的機會。世界沒有最完美的事,因為每一樣東西都是不完美的,之所以一切都是完美的。但必須付出,你才能體會到它的完美。不要去標簽和定位,因為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恆不變的,但要學習敢做敢當!所以,敢敢冒險的人通常會成功,坐著死想和計畫的人,永遠都活在要和不要,對和不對,沖得太多,卻不知悔改的人也會死在角落。世界一直在變,也要承認自己一直在變。不要害怕改變,順流 -- just do it
19.9.10
Pudu Community art project 半山芭社区艺术计划
Wow~~ 我叫了很多朋友,結果陪伴我遊藝走月的只有一個和我大姐。其他的,有想來來不到,來了突然有要走的,來到打不到給我又跑回家的,講要來又突然放飛機的,還有簡直放飛機的#*—%$
但,他們錯過了!因為在吉隆坡能有這樣的event算是很新鮮的,讓我surprise 的當天也還蠻多家家戶戶出席的。我現在才留意到這班人 -Lost Generation Art 一直有在搞這類的活動。
評語開始:先說surprise我的,他們採用了我一直提倡的,引用環境!第一,他們成功應用了有味道的半山芭,第二,街頭表演也驚喜的用不同的空間當舞台(空樓,舊樓梯,十字路口)。雖然如此,我還是覺得他們玩得不夠多,還不是很能發揮出來(第一次辦,加油吧)。而以一個event的角度來看,這班人屬於creative型的,也是多數event缺乏的,也是我喜歡的。但也因此,他們在‘商業’上就的manage就差了點。一點是帶團出了點問題,再來,宣傳對他們很重要,sponsor應該不難找,但他們沒有,不然可以更出色。而遊街的美中不足,除了走太久會累和渴,但如果他們能在街上擺攤,或呼籲那些店面開店,整個遊街將會變得很漂亮,但當天我們走了個‘死街’。
感想:失望孫老師導的戲... 第二次看壽板的舞踏,愛上了~ 而看到本地家家戶戶,平民百姓參與這個活動,深感動,是以前自己想搞的夢想event,也真的很難得看到這一幕,在人群中聽到他們看到這些藝術活動的對話,真讓我覺得好笑又可愛(因平時本地藝術活動只有內行人來看)。一家人一起參與的活動,好像也很久沒在本地出現了。一個本地味道的街頭祭,我駕車來參與之前,感覺特輕鬆,因為我的穿著可以很自由涼爽,參與時,是一種共歡共慶,而不像一些要帶著面具或扮有型、高尚的event。







18.9.10
是時候進入下一層了~
是時候進入細節層了~
我的新crew,我一直在整理著它的定位和方向,但昨晚突然敲醒,為何我不能帶領大家建立態度呢? 原來我一直不敢去進入細節,而停留在想往外 brainstorm,缺乏更進一步去做。
我不該再說服他們了,是該帶領他們了~ 還是得放下完美,以先做而後修之下手。
17.9.10
我 vs 創作 vs 觀眾
最近發現自己和創作的關係,可以是一種抒發自己的感覺,結合自己喜歡的,也可以是一種溝通,一種presentation。
甚至以前對創作是一種想表現的工具,或是一種理想主義。再來,是控制教育(強迫別人認同自己的想法),另外也是一種高超的批判方式。
其實,它還可以用來分享的,也可以引導,或者可以互相討論? ........
靈感取自於,public speaking,亞太presentation, 以前的創作,很久沒有創作,pov 寫心得,舞團集體創作,進入商業界 ....... 等
10.9.10
8.9.10
賈克樂寇 -- 小丑演繹
6.9.10
the Graffiti' --



剛隨性地遊覽了一個video,提醒了我一下。。
ah -- Graffiti ~ 它是一門很有意思的藝術。。 我欣賞它的態度!
怎說? 因為 graffiti 可以用在最新的 fashion 上,但它也可以把一條爛髒的後巷變得很有味道,更可以可以美化一個街頭讓其變得有生命和活力。
以前中學校內做廣告時,有個朋友隨便愛畫 graffiti 的,畫出的效果,多數人都蠻喜歡的,而且它不難畫,也不用很專業。
這種 graffiti 態度其實適於用於自己的生活 ,或者社會。
怎說?
比如: 事情被搞砸或遇到不順遂時,發覺東西很亂很髒時,時間不夠時,或遇到很糟糕的情況等。。。 在社會上多一點點綴,生活上多一點特色,思想上多一點好玩,不一定要大製作,廢物利用,節省。。
嘗試 發揮 隨性
記得 -- '的' Graffiti 態度 :~
1.9.10
step Up 3

寫完了下面那篇,帶著滿腦 ‘pek cek’ 地,剛剛就看了 Step Up 3 。一個非常西方的文化,西方人的談吐、態度,穿著,和他們 ‘順暢’ 的舞步。。其實我是按奈不住那種 ‘順暢’ 的感覺的,為甚麼他們的每個動作都可以那麼的自然,而不像 ‘Asian’ 那麼的做作?
美國社會已經是個藝術和商業發展得蠻平衡的國家
看著時,我心裡就嚮往到美國感受一趟的
紐約走在路上隨便一個就可能是一名演員,亞洲人都在苦命發展國家,但美國人真的有達到‘輕易’嗎? 亞洲人很多的心靈是空虛的,那美國有多少的內心是豐富的呢?
那些舞步的發展也算是他們的 ‘知見’,我真的想知道,到底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到底美國人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他們平時到底在想甚麼? 他們和英國人的思想有一樣嗎? 亞洲人和美國人的分別到底在哪裡? 藝術界在美國的歷史... 歐美藝術和亞洲藝術的差別。。 等
另外有個攸關到中國武術 vs 西方舞術 的問題我很想探討... 中國武術講求養身之道,而這些專業的西方練舞者,老的時候身體會殘嗎?
一篇全體華人社會應該探討的問題
這篇是一篇生活紀錄,紀錄目前頭腦跳出來的,但不完全屬於個人的長遠立場,純粹為了探討而紀錄!希望有興趣者能更深入的幫忙探討更多~
最近,感覺到馬來人對華族的不認同,pek cek!
Banana 對 China man 的用詞,pek cek~
本地喜歡對外抄襲的態度,pek cek。。
本地華人的態度,沒自信,爛謙虛,吝嗇,懦弱,內向,我感羞愧。。
對社會重外表,重業績,背叛生態,累贅。
對生活,對人,自己必須變化各種角色去迎合,累贅_
我想。。 做回自己,應該是最終的真理吧。。 自己站得越穩,魅力越能展現.. 但 。。
馬來文是參雜各語言組合成的,英文也是由各歐語組成的,中華,應該算是個難得有 ‘根’ 的種族,而且其文化的智慧、優美、特色、技術等,在眾文化中算是屬高等的。但唯做錯的,就是被歐美的 ‘科學’ 誘惑了,再來個文化大革命,封建共產時期。 一瞬間,實質文化被拋棄了,留下的,只有今天我們看到的 -- 保守,死規, 一大堆沒迷信的禮儀,吝嗇,粗俗,還有被嘲笑的穿著,老土,這就是 -- ’中國佬,China man’。
反而,聽說今天比較實用易經的,是韓國、日本。在文化上被受尊敬的,也是他們。融合歐美藝術和傳統文化,他們的確做得較美的,但最終,他們還是‘融合’的。。
中華文化的精粹,真的不是今天的智慧能瞭解的。他是用心的,他是完整的,他不是表面的,更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今天在社會上的確難以應用得上,是因為他不是今天這種要快,且只顧眼前利益的文化。中國人智慧被西方人的聰明給騙了。
今天的華人拼死喊中華萬歲,今天的中國拼死想證明中國的強大。但其實,今天社會最雜亂,最破壞環境,最做苦功,身感空虛的是中國。這應該是西方人應該承受的下場,這也不是中華智慧。反而今天很多鬼佬,正在享受他們的 ‘Lohas’。(孔子早在千年前提倡這種生活了)
今天這些迷信,的確也應該去除了,中國人也不需要證明甚麼的。要找回自己了,要用心成就更大的智慧了。
這裡也有些問題要探討的,世界真正有自己原創文化的國家有多少,但在今天世界上的地位又是怎樣?
30.8.10
9.8.10
7.8.10
‘ 艺术是生活的阴柔面,平衡面 ’
‘ 艺术是生活的阴柔面,平衡面 ’
这是我这次外出其中一个‘思想冲击’。
韩国的艺术和商业是互相发展的,在两者共利的情况下,可见Seoul的城市气息非常的多彩缤纷,生活风俗也让不少外国人追溯‘韩风’。换句话来说,他们的整体社会是有沟通的,是很整体的。从民间看,他们喜欢团体生活,像马来西亚的韩国村整街都是韩国餐,人互相都很好沟通(虽然听不懂讲啥)。而fashion界,媒体,娱乐界,商业界等感觉都不会独立,不像大马都是自己发展自己的。也因为他们各界都很透明化,举一简单例子,他们的ON AIR房竟然是透明让人参观的。而且明星在那里不会说很神秘式。



去到新加坡,听说他们剧场革命,政府拼命建剧场,但我们感觉不到那边有艺术气息,剧场也就空壳一个。本来从韩国回马是很不舍得韩国那么美的地方,但转站到新加坡,老实说我还是喜欢马来西亚!
但一个思想大冲击我的,是在新加坡Esplanade厅里演奏口琴的一个日本人--Watanni San
那是一場口琴名家演奏會,但每個表演都悶到—%@#, 我在觀眾席上已經自己玩手指了。

韩国的艺术和商业是互相发展的,在两者共利的情况下,可见Seoul的城市气息非常的多彩缤纷,生活风俗也让不少外国人追溯‘韩风’。换句话来说,他们的整体社会是有沟通的,是很整体的。从民间看,他们喜欢团体生活,像马来西亚的韩国村整街都是韩国餐,人互相都很好沟通(虽然听不懂讲啥)。而fashion界,媒体,娱乐界,商业界等感觉都不会独立,不像大马都是自己发展自己的。也因为他们各界都很透明化,举一简单例子,他们的ON AIR房竟然是透明让人参观的。而且明星在那里不会说很神秘式。
去到新加坡,听说他们剧场革命,政府拼命建剧场,但我们感觉不到那边有艺术气息,剧场也就空壳一个。本来从韩国回马是很不舍得韩国那么美的地方,但转站到新加坡,老实说我还是喜欢马来西亚!
但一个思想大冲击我的,是在新加坡Esplanade厅里演奏口琴的一个日本人--Watanni San
那是一場口琴名家演奏會,但每個表演都悶到—%@#, 我在觀眾席上已經自己玩手指了。
Watani和一位阿嬸鋼琴伴奏出場時,就知道沒啥看頭了。誰了得,就憑他本身散發的魅力就足以‘嚇醒’玩著手指的我了!那些口琴吹奏法、技巧,我就瞭解,看上去簡單的吹奏著一首歌,但他的動作真的揮灑自如,吹得也是非常滑順,之後大家都說他全身每個細胞都在藝術著,以我看來他們說的,真的沒有誇張~
當他表演著時,我腦里被他挑起一股覺悟,我立刻紀錄下來,就是那句:‘ 艺术是生活的阴柔面,平衡面 ’ , 因為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他對人生的態度,玩口琴就像是他生活中的趣事,這就是藝術!藝術並不是拼命熬苦去製造的,它本來就是生活中的趣事!
藝術在社會上的地位,其實是很高的,如果商業是陽面,藝術就是陰柔面。藝術里暗示著,生命有時不必太認真,讓人從美的角度看生命,醜的則要人們去面對某些現實等,甚至它在適當的應用下,可以讓人從偏激思想中醒悟,而獲得治療。 (為何今天大馬的藝術會搞到被人覺得是做無聊的事,這是藝術界人士必須自己負責人的)
口琴界,今天都在評論技巧,大姊問我為何口琴評分上那麼多主觀和差異,因為它是獨立發展的,而不是和社會需求一起發展的。
所以說,藝術和商業社會是並起的,因為現實社會是藝術的體裁,一個疏離了現實社會的人怎能做出影響人、感人的作品?
這次走了一趟,打破了我對商業人士的批判,也許他們沒有’藝術技巧‘,但我發覺他們的藝術細胞其實並不輸於‘藝術家’,他們提出的某些idea,其實還蠻有意思的!
Bboy theatre

整个韩国旅有太多精彩的经验和思想上的冲击,在此只能分享一些。先分享最后第二天看的 'bABY" 。
到了韩国几天都没见到街上有bboy,原因是他们都已在studio练了,而且专业的,都有稳定的bboy工作,比如这部 BABY,BALLERINA WHO LOVES BBOY,BREAKOUT 等,在韩国是有特定的剧场每天在上演着。
上次在马来西亚看过breakout,那真是第一次打开眼界。Breakout的舞蹈技巧就没那么厉害,但它整体的戏剧元素真是太棒了!包括喜剧效果,表演,灯光,尤其布景,是超创意的。
而这次看的baby,戏剧元素上就不是那么好,但舞技真的是吃惊的... 因该这样形容,baby的视听效果是超棒的。除了舞技,我个人最欣赏他们结合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元素,所谓刚柔合一的传统舞,配上多彩的舞台灯,感觉超美!
舞蹈方面,就发觉到其实和大马华人的style差不多,服装上也大同,但我觉得是应为大马人根本就是抄袭韩国。但从魅力来看(排除技巧),他们的魅力实在差太多了!那些舞步也许大马的专业舞者也跳得出,也排得出,力度也做得出,但从国际的角度,他们的魅力是非常韩国的,而大马人总觉得是一群sailougo在后面拼命最风... 而且会有很lan ying的感觉...
总得来说,就是大马人总是难找到自己,从自己出发的方式...
到了韩国几天都没见到街上有bboy,原因是他们都已在studio练了,而且专业的,都有稳定的bboy工作,比如这部 BABY,BALLERINA WHO LOVES BBOY,BREAKOUT 等,在韩国是有特定的剧场每天在上演着。
上次在马来西亚看过breakout,那真是第一次打开眼界。Breakout的舞蹈技巧就没那么厉害,但它整体的戏剧元素真是太棒了!包括喜剧效果,表演,灯光,尤其布景,是超创意的。
而这次看的baby,戏剧元素上就不是那么好,但舞技真的是吃惊的... 因该这样形容,baby的视听效果是超棒的。除了舞技,我个人最欣赏他们结合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元素,所谓刚柔合一的传统舞,配上多彩的舞台灯,感觉超美!
舞蹈方面,就发觉到其实和大马华人的style差不多,服装上也大同,但我觉得是应为大马人根本就是抄袭韩国。但从魅力来看(排除技巧),他们的魅力实在差太多了!那些舞步也许大马的专业舞者也跳得出,也排得出,力度也做得出,但从国际的角度,他们的魅力是非常韩国的,而大马人总觉得是一群sailougo在后面拼命最风... 而且会有很lan ying的感觉...
总得来说,就是大马人总是难找到自己,从自己出发的方式...

3.8.10
Korea Backpack Experience
My apple laptop spoiled and saved, but the chinese word haven install yet,
force to write in broken english#@
And dis is my first time self travel and backpack,
B4 sharing the trip, bellow are my preparation research to Seoul
although it is not a good research but please let me 'show-off' cus this was my first time
and it take me 1 week to rush out the work~
Check it Out@$ !





14.7.10
去除障碍
看了周董的才华,不禁让我激起股要对自己才华的认同,同时又妒忌他可以那么展现。
一路来,我在朋友堆里的音乐天分是较高的,但随着年龄的成长,却慢慢觉得这股才华没的展现,一方面是自己没有在技巧上磨练(没有乐器低,没接触音乐界的朋友,没歌唱底),另一方面是在某些层面发现自己天生是比人家劣的,包括歌词,沟通,表演,对流行歌没sense等。而在这方面越是发现,越会对自己没信心。
但刚才突然醒了一下,还是得回到‘找回自己的长处’这个点。就先不论技巧方面了,其实我在自己喜欢的风格的音乐上是蛮有sense的,而在自己不喜欢的风格不是没sense而是自己一路来潜意识不想去听罢了。首先的说,我可以从自己喜欢的风格音乐下手去创作,再进一步说,我其实在别的歌曲上,要打开那个sense是不难的,再往外探讨的话,在各方面,不论讲话、表演、穿着等,只要我抓到那个‘信心’,原来自己还是有那个潜能所在的!为什么要相信那些只看我片面表现的人的打击呢?
今天,我更深入的要认同我的才华,并且更觉察到那些打击信念一直以来对我的障碍(从小就是个在朋友堆里才华出众的人,竟然长大了,被一些小打击,并以为那些才华只是小孩子用的才华而长大后是不中用,而埋没了自己,然后又一直奇怪为什么自己的才华总是发挥不出来),哈哈!
同样的,从这里可以看得出,如果不是社会的压迫,标签了无数人对某些事本来没有天分,而大家能互相鼓励,宽恕片面和暂时的出错和不好,原来大家真的有潜能对每一件事情有天分和才华的!因为才华不是训练(逼和想做出来)出来的,而是磨练(本来就有,只要去除障碍) 出来的。只需要愿意改变,和稍微调整。
秘诀:放开设限觉察障碍,天分才华就会波涌而出,第一步是信任(自己和别人),然后是持续坚持。
一路来,我在朋友堆里的音乐天分是较高的,但随着年龄的成长,却慢慢觉得这股才华没的展现,一方面是自己没有在技巧上磨练(没有乐器低,没接触音乐界的朋友,没歌唱底),另一方面是在某些层面发现自己天生是比人家劣的,包括歌词,沟通,表演,对流行歌没sense等。而在这方面越是发现,越会对自己没信心。
但刚才突然醒了一下,还是得回到‘找回自己的长处’这个点。就先不论技巧方面了,其实我在自己喜欢的风格的音乐上是蛮有sense的,而在自己不喜欢的风格不是没sense而是自己一路来潜意识不想去听罢了。首先的说,我可以从自己喜欢的风格音乐下手去创作,再进一步说,我其实在别的歌曲上,要打开那个sense是不难的,再往外探讨的话,在各方面,不论讲话、表演、穿着等,只要我抓到那个‘信心’,原来自己还是有那个潜能所在的!为什么要相信那些只看我片面表现的人的打击呢?
今天,我更深入的要认同我的才华,并且更觉察到那些打击信念一直以来对我的障碍(从小就是个在朋友堆里才华出众的人,竟然长大了,被一些小打击,并以为那些才华只是小孩子用的才华而长大后是不中用,而埋没了自己,然后又一直奇怪为什么自己的才华总是发挥不出来),哈哈!
同样的,从这里可以看得出,如果不是社会的压迫,标签了无数人对某些事本来没有天分,而大家能互相鼓励,宽恕片面和暂时的出错和不好,原来大家真的有潜能对每一件事情有天分和才华的!因为才华不是训练(逼和想做出来)出来的,而是磨练(本来就有,只要去除障碍) 出来的。只需要愿意改变,和稍微调整。
秘诀:放开设限觉察障碍,天分才华就会波涌而出,第一步是信任(自己和别人),然后是持续坚持。
28.6.10
一个假设性的推理
躺在床上,随然地跟着音乐假想舞步,突然很多舞步冒出。
完全投入在momentum里,把自己想象成它,它跟着音乐顺流摆动,没有任何思想,没有任何分析,没有所谓对错,舞步自然成型。
也许是‘角色’带领着灵感。而最难抓到的却是自己的角色。
练习:演员必须在没有压力下,跟着目前的心情,灵感跳什么就跟什么,随着音乐,抓到一个‘点’,让点延伸,成一个‘流’。只能导演说做就做,演员不能知道整个练习过程。
提示:能否把他用在生活上? 角色是模式? 顺着模式转动会有新的创作? 也许是个开启模式的转动。 生活是大模式的转动? 模式会越转越大? 我平时创作时,又时会陷入死区,但偶尔也会启动到这个思考模式?
生活就是个流,大流里有小流,顺着流走,正负通电,活得有灵感,但要小心陷阱。
在陷阱里,要相信外面有更大的世界,在流里,我们本来就在大世界。
完全投入在momentum里,把自己想象成它,它跟着音乐顺流摆动,没有任何思想,没有任何分析,没有所谓对错,舞步自然成型。
也许是‘角色’带领着灵感。而最难抓到的却是自己的角色。
练习:演员必须在没有压力下,跟着目前的心情,灵感跳什么就跟什么,随着音乐,抓到一个‘点’,让点延伸,成一个‘流’。只能导演说做就做,演员不能知道整个练习过程。
提示:能否把他用在生活上? 角色是模式? 顺着模式转动会有新的创作? 也许是个开启模式的转动。 生活是大模式的转动? 模式会越转越大? 我平时创作时,又时会陷入死区,但偶尔也会启动到这个思考模式?
生活就是个流,大流里有小流,顺着流走,正负通电,活得有灵感,但要小心陷阱。
在陷阱里,要相信外面有更大的世界,在流里,我们本来就在大世界。
27.6.10
24.6.10
模式
最近在重组舞团,一直以来卡着的问题,我今天好像有一点领悟了。
-- 模式!!
如果以能力,实力,样子来看,我们三个都算不错的,但三只老虎就是管理不了一座山,就是没有出头的一天。
其实,就因为我们一直来在逃避着‘普遍’的系统,不参赛,不挑细节,不排纯舞蹈等。。这样不全然是不好,但在团体的经营模式上就容易造成不完整。
所谓经营模式,就像一个圆圈(cycle),如果这个圆圈有缺口,整个模式就会failed。而这个cycle就和经济或自然科学的道理一样。今天如果科学家强制研制出一种新的生物,它一定会有很多牵连性问题导致他有副作用而最后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同样的道理,普遍的生物能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牵连到整个大自然运作,包括食物链等。 所以如果要让自己的舞团有‘福报’,一定要在社会上有所牵连和付出,而且要成立一个完整的模式,从小型滚到大型。
一个event少了一个元素就不能成立,一部电影用错一个颜色就会变得很怪。有多少太创意的艺术家都是败在没有伯乐帮他们完成另一大半的圆圈。
有多少能力才能滚出适当的成绩,相同的,模式有多大的包容力,才能发挥出多少才能。
-- 模式!!
如果以能力,实力,样子来看,我们三个都算不错的,但三只老虎就是管理不了一座山,就是没有出头的一天。
其实,就因为我们一直来在逃避着‘普遍’的系统,不参赛,不挑细节,不排纯舞蹈等。。这样不全然是不好,但在团体的经营模式上就容易造成不完整。
所谓经营模式,就像一个圆圈(cycle),如果这个圆圈有缺口,整个模式就会failed。而这个cycle就和经济或自然科学的道理一样。今天如果科学家强制研制出一种新的生物,它一定会有很多牵连性问题导致他有副作用而最后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同样的道理,普遍的生物能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牵连到整个大自然运作,包括食物链等。 所以如果要让自己的舞团有‘福报’,一定要在社会上有所牵连和付出,而且要成立一个完整的模式,从小型滚到大型。
一个event少了一个元素就不能成立,一部电影用错一个颜色就会变得很怪。有多少太创意的艺术家都是败在没有伯乐帮他们完成另一大半的圆圈。
有多少能力才能滚出适当的成绩,相同的,模式有多大的包容力,才能发挥出多少才能。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