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 的力量原来是很强 的 !
每个人总有优缺点,重点在能否把自己的意念能量放在赞美,看到团队里每个人的才华,rather 把能量花在批判缺点。能看得出他人的才华,大家的才华才会集聚起来,形成大我,那会像长出的莲花似的美妙 。。 把缺点抛回他自己私人吧 ~
30.4.12
6.4.12
APHF 学习过程 ...
经过昨日一阵雷打,我又应该自我反思,观察自己的模式了 。。 有很多权利斗争的心里模式,有很多要证明自己的模式,证明对错,我已经感觉不到幸福和爱了。。 真的,有很多事情我必须一再的臣服 。。 再臣服 。。
我必须先找回自我本性,找回自己的价值,而承诺宽恕别人,而领导他人 。。。
开会,我放下了一些攻击,但仍然残留一些 。。 但其实这次沟通算是成功,因为承诺沟通,清楚看到整体的模式运作 。。
对不同人,不同事,必须学习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对外沟通,我们必须聆听他们,知道他们要的是什么,而要知道自己的筹码和先感动自己,再将枝干上添花,给他们要的加上自己的感性,送给他们。 而对内沟通,原来必须更感性,要找回自己,对自己人,也要帮助他们找回自己的价值和感觉,但最终,还是必须先自修,先找回自己的本性 。。。
(与余人生的拜访,拜六沟通会议,讲如何对外presentation 和二姐以爸爸角度向朋友总公司的信)
5.4.12
' ART marketing '
我想,从sales 到 marketing 到现在 新颖marketing 的演变 , 不难看到社会思维上渐渐开放了。他们从很单方位的眼角到不得不去考虑更广层面,渐渐意识到必须找定位,蓝海双赢等,我想,商业上有商业上用的名词,但其实很多理念是和艺术上吻合的,‘做自己’,‘找自己’,‘找到自己的语言’,‘找到自己的方式’, 等 。。。
现在慢慢出现有experiential mktg, guerrilla mktg,这些都是蛮好玩有意思的商业模式。而我想,有可能可以再研发 ' art mktg ',把思维延伸得更广,更精细,这是把商业和人心更拉近一步一件事事情,用更内敛,更 ‘找自己’ 的方法,呈现出一家企业的本质和理念。。。
灵感源自 marketing早会,positioning 课
31.3.12
艺术市场其实是最大的 ??
经过了一阵风雨雷暴的过程 。。 星期天的早上,我又回来了 。。。 market ... 自己的价值 ... 自己讲自己爽 ... 别人的要求和索取 ... 中间人的稳定立场 ... 对外的精细沟通和说服证明 ... 人与人之间的不臣服,不认同 ... 人的需求感 ... 等等 ...
艺术仍然是最大市场的,虽然人通常喜欢最求外在,但外在的市场种类太多,而且非常短暂,变化也大,而在内心世界,人的心却只有一种,重点就在,你的艺术有没有真的能够打动到人的心底里,而要怎么打动? 这也要从生活上种种类型的物质、观念等,去认识他们,去关心他们,从而去领导他们,回到真心的世界 。。。 就像Doremon , 宫崎骏等,甚至facebook , apple 等,都是找到了人心底的需求,就不说是好是坏,用心去感受世界,用心去为世界的需求创造,心量越大,感受越强,市场也就越大。
是的,奇妙的人与人之间思维的错乱交集 。。。 我们必须要认清自己的价值在哪里,看得懂别人的需求,明白自己可以给到别人什么,就能找到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和价值。这跟盲目跟随市场是不一样的,这跟盲目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觉得的观点去创造也是不同的。
我们要知道,市场其实一直在呼求着有人来满足其心里的空虚,这一块的空缺离目前已经满足他们的还差得远,这就是为什么人家说市场是永远不可能被满足,还有为什么现在的公司和产品都走向 ‘服务业’,'people business ' , 或 CSR ,社会服务。因为市场发现,物质是满足不到他们的,只是目前他们还不能了解,facebook,apple ,这种‘服务业’,也不是最终需求,清楚这之后,就能大概预测未来趋势。
虽然人内心需求都很简单要的就是那几个东西,而重点就在,我们怎么引导一般市场的观念,从他们要的,让他们发现他们的空虚感,从而去满足他们 。。。
用心做事,用心感受,用心创造,用心沟通,这还是最棒的做事态度 ~
28.3.12
少林功夫 vs 商业艺术
最近一直在做着策划的工作,有很多要决策的东西,要去突破很多的盲点,要知道很多为何要做这种决策的原因。
每个决策都不是随便能被赞同,不是随便说了就可以的,要知道每个决定会得回什么效应,会影响到整体的什么 。。
的确,21世纪的商业决策更开放了,不是以前想的那么保守。现在有更多很抽象的决策,是一般人想不通为何要这么做的。
这在刚 ‘初出道’ 的我,被这些决策工作淹得透不过气时,思维也被逼得很僵化和理性,变得不懂得做决策似的, 但刚刚驾车,把自己冷静下来,灵感有回复一点,(从而回醒,用艺术可以感化僵硬思维的沟通,合作 ,mktg ),回到家妈妈开少林功夫节目,看他们那些功夫架势,我不禁会思考为什么打个功夫需要那么多的架势? 但我只知道,中国功夫不仅是用来打架,他是一种心意运动,每个动作都和心念有观,结合心念和功夫的武术,就像新颖marketing,将商业与艺术的结合 。。。
25.3.12
Hunch Back + st. Pat + Stone Kalefe
12.3.12
艺术能蹦破模式 !
用艺术的心灵,正面面对顽固的死规,融化坚硬的防卫,让人们活起来 ~
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使命,感谢他们为我们苦苦建立了尖锐的工具,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墙壁,而这些工具必须丢弃,进入更美好的沟通时代 ~
为什么一定要包装 ? 为什么一定要浪费 ? 为什么一定要保留 ? 为什么一定要经济 ? 这些都是因为模式 , 但在这21世纪思维统治的年代,艺术有方法把这些模式给蹦破 !
11.3.12
艺术的不可思议 --




这部电影的感动到现在仍留在我的记忆里 。。 重点是,如果用理性去分析这些烂剧情,根本就是荒谬无理的,但它就是有重莫明的感动会刺破心中的感觉 , 我想,艺术就是有这种功能嘛 。 艺术能让食古不化的思维,用另一种层面去了解一些抽象的事,尽管这些抽象的事,不一定是真理,但理性具体的东西或理念,却也不见的是真理。
这就映射出最近拟画 9APHF marketing 理念,我从很胡乱的艺术思维,拟了个虚构的故事,然后又进入理性的分析怎么才能把理念具体化,变成很实在的对外呈现,还有很有策略性的写出why what how 等 branding 原则,但到最后有了架构后,还要回归感性,用感染力、感性的方法,用故事和感觉给带出来。
的确架构是需要的,策略也是需要的,但幽默也是需要的,不可能赤裸裸地把理性的概念呈现出来,而且要在那么复杂的相互关系中把理念放对位置,也不是分析能分析的出的,策略也只能引导,而必须要用灵感和感觉清楚地看到整体,而精细地了解细节 ~
9.3.12
无题 。。。
这次不说更深层的吧,就说21世纪社会,如果是变化多段的,我觉得最贴切的表象,就是bboy 界,百花齐放,没有规则,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以个人风格为主的,所谓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所谓做自己,也有走团队精神,也是各国各型各类杂种的世界 。。。 虽然这只是一班年轻人创造出来属于他们自己的圈界,但这其实表露了世界即将来临的走向,这就是年轻人的心里模式。
but 这里要说的不是他们是对的,他们是很高尚的艺术等等,只是探索一个表象,就像battle ,在这种自然自由的圈界里,没有固定说哪一种类型就是最棒的,哪一个move 就是最厉害的,也不是最难的动作就是最有impact,本来最受注目的 bc one all star,也可以突然被黑马 Pokemon 扫场。以前本来最厉害的power move, 也可能被styler 一两个简单动作打败 。。 但这也就像社会,打来大去,既然没有所谓最强的,那是比来做么叻 ? 既然社会也没有所谓绝对的成功,那那些大企业算什么? 既然最出名的人物也有他们非常黑暗的一面,一切一切更本没有所谓绝对,既然人们本来最求的结果还是发觉不能被满足,那到底人们要的是什么 ?
所以一切就是一个现象 , 一切都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思维观念的交错结合 。。。
要赢得竞争,就要学会游泳,明白 相生相克的关系原理 ~
‘再一次,臣服吧 ~ ’
不论怎么想,好像有一条清晰的纹路,很鲜明的道理,但到最后,闪一下神,总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到更崭新的一面。。
我们活在头脑的固定模式里,只有一直在绕在绕 。。。 反复的在评击自己的旧思绪,结果还是在困在同样的模式里
头脑是行不通的,只有智慧可以明了真理 。。 再一次-- 臣服吧 !
活在当下,才是我们要学习的 ~
26.2.12
23.2.12
Inspired by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
These are all very very inspired vid to me ~
The piano improv, from #1 to #10, from web to the streets, really amazing guy ~ !
T - Mobile, cool company
These improv flashmob organiser, what they are doin' realLy awesome !
Inspired, inspired, inspired by the creation of people in Da world ~
19.2.12
18.2.12
17.2.12
云门舞集 ‘流浪者之歌 ’





一个展现生命的舞台。
还未看这部舞剧,就已经知道它的节奏是很慢的,开场前段,也是不容易入戏的。之前有在DVD看过云门的作品,那时候看也是觉得闷的,但几次回想起那部作品,却有隐约的一种记忆在底层的,一种华族的历史感。。
这次,也有听他的讲座,也有自己看一些网上的介绍,对这部作品是有期待的,而我就下决心反正要看,就要看出些什么精髓。
看到中间其实也是隐约地,的确有一些莫明的东西的,但很深藏在心底。我有看到环境,我有看到大自然的讯息,我有看到修行者的过程,我有看到一些生命在舞台上。
但因为位置不好,而且它是镜框式舞台,所以一切看到的都是我主动把自己抛上舞台,而不是他们抛下来给我。
看这种舞台,的确要很敞开地接受和聆听。不能怪看不懂的观众,因为这种舞台是必须以另一种方式去感受,而且要先把自己调成非常的宁静,还有背景的一点了解的这些准备,才适合观赏,而不是坐下开电视,而且期望舞台能给到我们什么的。
舞台和观众的关系,反而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也是借助 ‘大自然’ 为媒介,像发射讯息给人造卫星再发射回来地球接受似的。两者都必须在很放松的情况下,舞台不期望台下要拿什么,台下不期待台上要给什么,这样地进行一种沟通 ~
另外,一些小意见,如果把舞台变成环境剧场,或者观众环绕舞台式,或者观众可以以各种形态‘观赏’,我想,这个共振会发生的,一种莫明的共振,就像我们偶尔走在街上,一些环境给予的感触和讯息,非常奇妙地生命将感动着接受者。
清脆的铃声,稻谷微细的敲答声,都像在微微地唤醒着沉睡着的心灵,自然扭曲的木枝形体,满地稻谷代表着大地的生命,在寻觅的行者,对抗和修行着,渐渐找寻平衡的身躯,稻谷哗啦洒落地上,一切的执着滑落放下,高潮中狂喜的人们,最后在代表生命的谷地上留下一幅圆滑的曼陀罗,代表生命宇宙一切其实都是个圆 。。
我把整部做品和我到过印度、不丹的感觉契合,内心有回忆起那股很青翠自然的感动
... erm ... 也许这种作品就需要观众自己在座位上给予幻想吧 ? loLL
如果观众和舞台都互相给出一些东西,会不会比反而只让舞台洗观众脑来的有意义 ?
沟通原则难道不是说者尝试给予,听者也要‘尝试’ 接收?
另外,写感想的感觉还比看演出时更有感觉~ Haha (写出来才能把心底里的感触挖出来)
丢垃圾的哲学 ...
把垃圾瞄准垃圾桶射去,如果不断把思绪专注于自己的手上,怎么投都不会瞄准的。而是要把感觉放在从手到垃圾桶的整个过程,用心轻轻一丢,自己和垃圾像是有连接的。
这就像自己和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样,如果总执着于现在,和自我中心,目标总是很难瞄准。而是要于社会、众人连接,和沟通。
我与大自然一切是一体的,我们没有一方会强制控制对方,但我们是可以对话的。我要什么,我告诉她,她会给我,她要什么我也应该给她。
有些人,让自己设计了一条自己的路,执着于走自己的路;有些人自己关在自己的空间里,没有方向;有些人的目标,就只有单一的(金钱、名利、甚至灵性、艺术、唯美),结果其他一律被自己推掉了;有些人,什么都在尝试,(把专注都放在‘垃圾桶’ ),结果没有做自己;有些人都在拼命为别人活;有些人有一大堆伟大的梦想,但社会根本不需要它;有些人喜欢自恋于自己的才华和兴趣,却不会为社会展现;有些人要革命社会,拯救世界,却让很多人和事物牺牲。。。
记得。。 与大自然对话 ~
我告诉她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的兴趣是什么; 她会告诉我,社会需要什么,我有什么值得给,我应该怎么给出,怎么走
创作法则 --
当我们以爱或真理的动机出发时,即使是一刹那升起的善念,不管做的是什么事,都会有一股感染力,影响力,和感动的艺术在内 -- 那就是灵感
但如果我们的动机出自于索取,认同,即使貌似对的事,到最后是无意义收尾,而收尾时,正是反思和自我内在检讨的时候 。。。
(问创作到底为了什么 ?)
15.2.12
‘ the Dog Whisperer "
Subscribe to:
Posts (Atom)